说起很多人对于职场女性的刻板印象,如:职场女性没有男性的能力强,职场女性会因为照顾家庭和孩子等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女性会被贴上温柔、软弱、优柔寡断的标签等,如何打破对于职场女性的刻板印象?是当下每一位职场人要思考的问题。

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面向创始人,然后再面向职场女性。
对创始人而言,如今的社会除了创始人外,一把手或一号位也大都是男性角色,很少有女性身影,而实际业务管理者则大多是女性。回顾一下自身企业,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女性在职场中的角色还是比较中心位置,并且足够勤恳、拥有较强的执行力和较高的忠诚度,所以这一部分也是社会因素所决定的。
我们要做的是去了解女性价值所在,更加开放地看待职场女性身上所谓的“弱项”,所谓每个人都术业有专攻,并不仅仅以性别来区分。
其次,职场中男性可能也会遇到问题。例如有一部分男性可能存在一些好大喜功的“特质”,但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是职场中十分重要的特质。最近之所以“普信男”炒的火热,大概也是因为现实确实存在过这样的样本案例,所以才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所以作为企业、作为创始人,更重要的是搭建良好的职场环境和平台,让优秀的人才们融入其中,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互相协作,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这才是创始人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以性别来苛求每一个人。
而对于女性来说,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一定要靠持续学习、持续的迭代来升级自己。其次,一定要放宽心态、保持自信。很多的女性其实本身已经足够优秀,但由于不自信而错失很多好机会。
哈佛商业评论曾做过一次调研,结果发现女性和男性在职场中对于为自己争取薪资权益这件事情上,女性一般会是“弱势”角色,而男性却相反,会更主动、甚至会被认为“自大”。所以这种区别其实是在告诉女性,在职场中可以更加自信,更加主动的表达自己、为自己争取相应的权益。
自信很重要,一定不要跟别人作比较。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足之处尽可能地取长补短,不断弥补;而自己术业有专攻的优势,就要做得更好一些。还有一点,回归最初的话题,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确实需要家庭中各个角色的共同努力,有了强大的“后盾”支撑,才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即使家庭需要有人做出“牺牲”,但和职业并不冲突。“后盾”很重要。可能有的人会说请保姆就是有钱人做的事儿,那你就挣钱。但你却说挣不来钱,这难道不是一个死循环吗?
有观点会认为,“后盾就是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但挣不来钱,这难道不是一个死循环吗?”不能这样思考问题,如果这样思考问题永远是在不断传递负面信息。我们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也没有上进的必要。当然中国的社会还是个金字塔结构,要想办法平衡,不平衡就永远会面临职场和家庭的问题。有部分女性创始人基本上是生完孩子才出来创业的,单身就创业的属于少数,而其中可能的原因还是——单身出来创业会面临种种婚姻、家庭、感情、事业当中的纠结和权衡选择。
人生总是处处有坎,把它当成一个项目去运作,无论多难,总是会渡过。尽量去平衡自己的家庭和职场,但也不要太过于陷入在担心是否能做好的焦虑中,只要勤勤恳恳,付出了努力总是会有所改变。
一定要去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一方面是通过学习,一方面要真真正正的去坚持自己对于行业的热爱。
很多人把工作只是当作一个领工资的谋生工具,其实未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例如,AI机器人的出现可能就会导致很多的工作岗位都被取消。所以一定要去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个专业的工作能力首先要从热情出发。
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把抓”,即便男性也很做到。所以培养自己拥有一个术业有专攻的能力十分有必要。例如文案功底、策划能力、创意设计、沟通合作、销售沟通等等,无论是哪一项能力特别强,都应该抓紧时间去锤炼自己的职场垂直专业能力,这个能力会让自己得到宝贵的机会,这也就是所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勇于去寻找机会、勇于去跟别人交流。
越发深入洞察,你就会发现深耕的越久越热爱。这个热爱就会促使你日复一日的去锤炼自己在这个行业当中的专业垂直能力。这对于身处在职场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
还有一类是女性创始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群人。不仅要养公司还要去平衡更多东西,同时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不容易”并不能作为不努力的一个借口,原则上既然你选择了这个位置,就要去承担这个位置所带来的责任。既然选择了,就义无反顾。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如果无法承担责任,就不要轻易做出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