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资讯网
文章详情
消除职场年龄歧视很有必要
2023/3/29

  职场年龄歧视,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在我国,本是职业发展黄金期的好年龄,却被排除在职场门以外,导致很多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失去了很多该有的价值。所以,除职场年龄歧视很有必要

职场年龄.png

  35岁本该是职业发展黄金期,却成为某些行业的年龄上限。一段时间以来,就业市场上的年龄限制、隐性歧视一直是受关注的话题。热议的背后,是求职者对于打破职场年龄门槛的渴盼。前不久,全国各省陆续展开2023年公务员省考招录,有约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的年龄要求放宽至40周岁。在当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背景下,这一突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就业观有着重要的探索价值。

  “35岁”现象并非偶然。早在1994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就要求报考者必须“年龄为三十五岁以下”,这是公众对职场“35岁”门槛比较早的认知。很多企事业单位也习惯性地将“不超过35岁”作为录用标准。近几年,在各地的“抢人大战”中,很多的人才引进政策规定年龄不超过35岁。在很多互联网公司,35岁左右的员工常常面对要么晋升要么被裁员的残酷现实,甚至有企业喊出“全员‘90后’”的口号。中华全国总工会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5岁至39岁年龄组职工中,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94.8%感觉有压力,均为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如何理性看待这一现象?诚然,步入35岁以后,往往意味着职场身份和家庭角色正在经历转变,方方面面的事务日渐增多,对个人的体力精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人可能会进入职场倦怠期。这也是企业偏爱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精力旺盛,有冲劲,没有太多负担。但同时也要看到,35岁左右的人群尽管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却也具有诸多优势。他们通常在自身工作的领域积累了更深厚的专业储备、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因生活的磨砺具备更成熟的思维方式、更广阔的人生阅历。很多人虽已步入中年,但始终充满工作热情,以更长远的规划、更持久的耐性褪去初出茅庐的浮躁,在岗位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发展潜力。用人单位不妨从岗位实际出发,综合考量不同工种特性和年龄的匹配度,建立更加科学开放的用人观念,让不同年龄段的职场人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社会持续贡献力量。

  打破这扇隐形的“玻璃门”,不仅需要用人单位调整招聘理念,还要求在全社会营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就业氛围。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7.5年增长到10.9年,2022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了14年。与此同时,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4000多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从70.14%下降到63.35%。“一升一降”的背后,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正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过渡的客观现实。

  实际上,随着现代产业分工的逐渐细化,无论是种水稻、写代码,还是制芯片、造火箭,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着从简单的劳动力堆积到精益生产的转型任务。在诸多生产环节中,日积月累的经验可以帮助决策者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逐步推动行业提质增效,引领产业迈向高端。对此,要培育人尽其才的劳动力市场,迫切呼吁全社会构建更加包容开放的就业观念。在当下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时代,选人用人的标准应更加多元,年龄可以作为参考,但不是衡量真才实学的“硬指标”。消除了不必要的年龄歧视,才会为更多人拓展就业渠道、打开就业空间,才有利于缓解就业焦虑,避免造成人才浪费和年龄断层,促进劳动力市场良性竞争,更好满足全社会的人力资源需求。


文章来源:南沙招聘网 https://m.nansha.goodjob.cn,转载请注明。
阅读:537
相关阅读
工作体面但是工资低,你会考虑吗?
工作体面但是工资低,你会考虑吗?近年来,一个现实而矛盾的职业选择摆在越来越多求职者面前:一份社会地位高、工作环境好、职业路径清晰但薪资水平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工作,究竟值不值得投入?
职场避坑指南: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可以吗?
职场避坑指南: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可以吗?
职场人寒露养生指南
职场人寒露养生指南:调好这四关,让你深秋活力满满
打工人充电指南之这7部积极向上的职场剧
打工人充电指南之这7部积极向上的职场剧,治愈焦虑,重燃斗志!
相关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