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广州南沙展示中国经济创新力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10月23日刊登记者格雷戈尔·朔伊尔撰写的报道,题为《中国旧经济形态消失之地》。报道编译如下:
在广州南端的工业区南沙,旧仓库里依然弥漫着机油气味。起重机随处可见,沥青路面已被凿开。在一个曾经生产汽车零部件和塑料配件的厂区里,工人们正在为一家新的半导体工厂安装玻璃幕墙。昔日生产家具、塑料和金属制品的旧厂房现在正被改造成芯片、电池和机器人的生产基地。
今天,南沙发生的事情体现了中国政府设定的发展方向。南沙被认为是展示新质生产力的窗口。这种将研发与制造相结合的方式,将使中国未来更加独立、更具创新力。旧工业将被改造为新工业,实现联网、自动化和技术升级。
这样一来,高科技产品未来在中国将不再处于边缘地位。中国的目标甚至不仅仅是为了打造高科技产业,而是让高科技产业成为整个中国新经济的支柱。
这一愿景的核心在于培养能够实现这一切的新型专业人才。为此,政府在南沙设立了一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该大学被认为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大学之一。玻璃幕墙、无人驾驶接驳车、入口处的人脸识别技术,校园宛如一座科学城。这所大学旨在成为连接科研与产业的桥梁。
该大学是规划中的南沙科学城的一部分。南沙科学城是一个创新中心,企业、政府机构和大学将在这里紧密合作。
21岁的方(音)同学不久前在此开启学业。他说:“我可能会选择人工智能方向,这是本校的优势领域。”
南沙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一个已实施多年的计划的下一阶段。如今,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未来,研究、制造和应用将紧密衔接,让创意到产品的转化过程近乎零摩擦。经济将像钟表一样精准高效地运转,并力求实现生产力最大化。例如在南沙,大学、研究机构、制造基地、仓储和港口设施相距仅几公里。
早在多年前,南沙就被定位为该地区的枢纽。这里的工业区按照新质生产力的规划进行大规模改造。自此,南沙一直被视为示范区。
3月11日,在广州南沙区,搭乘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无人商业化出租车的乘客到达目的地后下车。
来源:手机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