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合作成果硬核!南沙携手香港再出发
《南沙方案》落地三年,广州南沙与香港的合作迈入全新阶段,两地协同发展呈现蓬勃生机。
2022年,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明确将南沙打造成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自此,两地合作步伐明显加快。三年来,南沙与香港在规则衔接、产业发展、民生融合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9月16日至17日,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将组团奔赴香港,参与《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三周年研讨会活动,并召开跨境康养专题研讨会,聚焦湾区所向、香港所需、南沙所能,交出一份更加亮眼的协同发展答卷。
机制破题,搭建双向沟通“快车道”
有效的合作,首先需要高效的沟通机制。2021年4月,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担任顾问的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率先成立;2022年7月,广州南沙新区香港服务中心在香港设立,粤港常态化双向沟通渠道成功搭建。
依托咨委会服务中心、港澳商协会之家等平台,南沙积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协会集聚区,目前已集聚106个港澳及国际商协会组织,推动科技创新、金融互联互通、民生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联动落地。同时,港澳资源平台也助力南沙企业出海发展,通过创新实施新时代南商培养系统工程,组建工商智库,为企业家积累“走出去”资源。
而在跨层级协调与规则突破上,省南沙办打通粤港政府部门公文交换渠道,跨层级跨部门协调的重大事项可在省南沙工委机制内协商解决。同时在全国率先推动解决港澳籍公职人员因公出境申报难题,推动穗港澳商会协作中心落户,助推南沙与港澳全面交流合作,让粤港合作“对话更直接、办事更顺畅”。
产业共振,打造跨境合作“强引擎”
走进粤港合作南沙高端制造产业港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不断,项目正加速推进;“穗港汽车出口快线”上,车辆经粤港海关协同查验后快速通关,跨境贸易效率显著提升……如今的南沙,已成为粤港产业协同发展的“主战场”。
在特色产业园区打造方面,粤港合作南沙高端制造产业港、湾区创新港、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华润集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南沙流通中心落地筹建,将打造集大宗商品、中央厨房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供应链智慧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跨境贸易与航运领域,南沙一方面争取“港艇北上”创新政策,签署“粤港澳大湾区游艇维护及商贸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导入港方游艇业界资源,推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游艇维护及商贸中心;另一方面,推动“穗港汽车出口快线”项目落地,实现粤港海关、香港运输署、环境保护署多部门协同,提升跨境汽车贸易效率。随着大湾区航运交易中心揭牌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出口集装箱(东盟)航运运价指数、广州航运交易船舶估价平台发布,南沙正携手港澳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在科技创新领域,两地合作更显“含金量”。2022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成开学,其大学科技园随后获批全省首家港澳特色大学科技园,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揭牌运营,入驻及储备项目约40个,并获评南沙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同时,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打造全国首个直通香港的超级算力网络专线,已服务260多个港澳及海外团队,累计提供3.0亿核时算力支持。政策层面,南沙出台《强化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实施办法》,从八个方面给予支持,最高资助2000万元;连续2年将联合港澳科技攻关列为区级科技计划重点领域,累计立项19项。2025年1月,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南沙联合基金设立,省科技厅与南沙区按1:3比例出资,五年共投入1亿元,其中不低于40%资金面向粤港澳地区申报。同时推动设立10亿元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和20亿元木棉花湾区高校科创投资基金,吸引创新资源集聚。
民生融合,织密安居乐业“幸福网”
依托“湾区之心”的地域、产业优势,凭借便捷的交通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选择来到南沙,扎根南沙。而南沙也在积极回应期待,在就业创业、住房生活、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不断优化完善,助力港澳居民安居乐业。
就业创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南沙推出全国首个青年人才发展全周期增量政策“青出于南”英才汇聚行动计划,为港澳青年实习、就业、创业提供全方面支持,搭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创业导师矩阵,每年提供300个“创业名师集训营”名额,向优质创业团队最高提供200万元经费支持;实施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累计发放奖补超5800万元,惠及1865人次。此外,以创享湾为龙头,联动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越秀iPARK粤港智谷港澳青基地等19家港澳青创基地,累计集聚超1300家港澳企业(项目)。而在就业实习方面,“百企千人”实习计划已吸引近3000名港澳青年实习。
住房与生活服务同步优化。南沙已落实筹集港澳新青寓(一期)22套、港澳新青寓(二期)104套,共推出126套公寓,累计135名港澳居民入住南沙区人才公寓(含港澳新青寓);同时创建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会、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等平台,常态化举办政策解读、创新创业大赛、国情教育等活动,助力港澳青年更好地融入南沙。
医疗教育服务持续升级。医疗方面深化规则衔接,随着《广州市南沙区港澳专业机构和港澳专业人士执业实施办法》落地,累计8名港籍医生在南沙注册;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建成启用,服务总量超万人次;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获批“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引入18种临床急需药械,惠及167人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入选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已为547人次香港长者提供费用结算服务,同时多家医疗机构对接保险公司,完成国际保险直接结算超2400次。教育方面加强交流对接,民心港人子弟学校2022年9月开学,扩建项目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2025年起成为香港文凭试“试场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广外附校等多所学校开设港澳子弟班,实现港澳子弟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覆盖,南沙与香港已建立45对姊妹学校(园),开展校际教研、师生互访等常态化交流。
社会保障衔接更趋便捷。南沙深化“湾区社保通”工程,设立“粤澳社保一窗通”(南沙专窗),联合中银香港、澳门建行在港澳设立跨境社保服务网点,实现港澳居民社保业务“就近办”;认可香港强积金、澳门社会保障基金,截至2025年7月,已为275名在南沙从业且已在港澳参保的居民,豁免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较2024年底增长183.51%。此外,广州南沙区养老机构跨境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已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联动香港安老服务协会、澳门街坊总会等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南沙区养老院于2024年11月1日加入香港扩展的“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并在全市率先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养老服务联合体。
从机制创新到产业共兴,从人才集聚到民生融合,南沙粤港合作已迈入全方位深化新阶段。未来,南沙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南沙方案》为指引,在重点平台建设、规则衔接深化、民生服务优化上持续发力,推动粤港合作再上新台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更多“南沙力量”。
来源: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