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资讯网
文章详情
89.79分!南沙自贸区法治化环境指数蝉联全国第一
2025/7/28

  89.79分!南沙自贸区法治化环境指数蝉联全国第一

  近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报告”,广东南沙以89.79分连续第二年位列法治化环境指数评估榜首,以法治之优,领全国自贸片区法治建设之先。

  据了解,自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以来,南沙法治建设领域诸多方面获评国家级荣誉或走在全国前列。例如,南沙法院司法透明度指数第五次排名全国专门性法院第一,南沙区检察院检务透明度指数位居全国检务透明度指数(基层检察院)第一名,连续四年位居前列,南沙区司法局牵头申报的项目连续两届获评“法治政府奖提名奖”,南沙区工商联七年蝉联全国“五好”工商联,南沙街道获评“全国信访法治化试点单位”,南沙公证处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南沙始终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提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在强化制度供给、优化服务质效、严格行政执法、畅通解纷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致力于打造一个让经营主体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新的发展环境,为南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法治保障。

  强化制度供给,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以落实好《南沙方案》任务目标为总牵引,南沙围绕市场准入、规则衔接、资源供给、人才引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集成式改革政策措施,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提升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主体获得感。以良法强保障。全国率先出台一揽子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91条,覆盖监督、执法、司法、政务等全链条,首聘10名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员”,奏响“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最强音。以良法注活力。支持市人大2025年立法计划预备项目《广州市南沙人才发展条例》(暂定名)区层面立法工作,为区人才局提供立法程序指引,为夯实南沙“五港联动”中“人才港”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以良法促联动。深入实施《南沙意见》《南沙条例》《南沙措施》等,推动出台市政府规章《广州市南沙区港澳专业机构和港澳专业人士执业实施办法》并于6月1日起施行,截至7月中旬,已成功吸引9名港澳专业人士前来办理执业认定,粤港澳三地在专业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程度不断提高。

  提升服务质效,打造惠企便民“新标杆”

  企业和企业家是南沙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以法治化力量惠企安企,南沙坚持问需于企,持续优化服务质效。“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推动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新一批90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南沙区实施。进一步压缩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时限,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办理时限压缩94%以上。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已上线政务服务事项2757项,一网通办覆盖面持续扩大。涉外法治供需对接平台做大做强。持续深化广州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南沙)、广州市南沙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广州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分会“两中心一分会”建设。其中,广州市南沙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律企对接法律活动35场次,服务企业代表近千人次。协同港澳方面,全国首个港澳律师执业孵化站火热建设,已落户6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数量占全市第一,累计助力22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在南沙顺利执业,集聚52名港澳籍律师在南沙提供法律服务,推动港籍律师在南沙担任首席仲裁员。此外,南沙作为全市唯一分会场举办“科技赋能法智同行”广州法律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供需对接会,以涉外法律服务赋能新兴产业顺利“引进来”“走出去”。政务服务环境越来越贴心。设立“南沙企业日”,由区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定期主持召开座谈会,搭建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确保企业诉求“有处说、有人管、有回音”。“办不成事”反映机制提供从“诉求收集”到“全程领办”再到“问题解决”企业诉求全流程闭环服务,与“交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新模式,累计服务185个项目开工建设,正成为南沙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公共法律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深化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三年行动计划,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及“1+N+10”涉企专业法律服务队伍,深入开展“法治体检”活动520余次,将法律服务送上门。“1+1+N”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法律服务新机制,累计为港澳青年提供法律支援服务3400余人次,持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可及性和便捷度。明珠金融科创中心、大塘科技产业园、横沥生物谷等6大重点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定期开展普法讲座、法治体检等举措,切实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合同履行中的法律痛点,助力企业合规经营。以横沥生物谷为例,服务站已为多家生物科技企业定制专利布局方案,有效降低创新风险。

  规范行政执法,架起政企沟通“连心桥”

  通过系统性改革创新,将行政执法效能转化为营商环境竞争力,正用“法治定力”回应企业家“发展信心”的期待。提升行政执法质效。规范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连续九年对全区行政执法案卷进行全覆盖办案质量评查,执法规范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面推行更广范围的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涉企“综合查一次”,涉企行政检查同比下降近30%。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推行“亮码入企”,检查企业953家,已产生有效亮证记录1179条。持续深化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制度,为企业送上“法治定心丸”。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12个,聘请社会律师、企业代表等特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员24名,进一步拓宽企业参与行政执法监督渠道。强化依法行政保障。落实涉企行政复议申请容缺受理制度,畅通涉企复议绿色通道,实行繁案精审、简案快审,让企业对行政执法规范化可感可及。强化区政府行政复议内部监督效能,及时坚决纠正影响公平转入、妨碍平等竞争的违法行政行为和“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等不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败诉率降至4.35%,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

  畅通解纷渠道,绘就涉企调解“新枫景”

  南沙区聚焦经营主体关切,积极探索构建涵盖商事调解、专业仲裁、司法审判、行业自律等多维路径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着力构建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纠纷解决体系。构建多元解纷体系。“和谐南沙”多元解纷机制层层推进,建成“1+17+220”非诉讼解纷网络,涵盖“和谐南沙”多元解纷中心,17个调解点以及220个调解组织。建立“南沙智调”线上解纷机制,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实做细调解职能,形成了优势互补、衔接顺畅的多元解纷新格局。打造专业解纷平台。南沙区司法局联合区法院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开展诉前委派、诉中委托、线上司法确认等业务培训,人民调解队伍已达1750人,同比增长约4%,实现矛盾纠纷业务水平和调解队伍数量“双提升”。持续推进商事调解中心建设,公正商事调解中心设立登记工作有序推进,先后成立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南沙工作站、南沙自贸区法院驻口岸知识产权纠纷调处中心、广东中证投资者服务与纠纷调解中心南沙调解工作站、南沙同理商事调解中心、南沙区金融行业调解委员会等多个专业解纷平台,协同联动高效化解涉企争议。强化跨境解纷服务。由于南沙涉外企业众多,积极推行“一站通办+一网通办”跨境纠纷化解服务,强化跨境解纷服务同样重要。南沙法院、南沙国际仲裁中心联合发布《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临时仲裁服务规则》《南沙促进国际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服务七条举措》,首创“五大机制”破冰制度空白。持续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司法实践,开展庭前事实清理、要约和解、属实申述、委托当事人送达等一批港澳规则衔接探索,通过跨境解纷机制快速化解矛盾,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凝聚多方合力,擘画护企安商“同心圆”

  南沙区厚植护商兴企法治沃土,在助力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让法治环境成为辖区营商环境提档升级的“助推器”。规范深化司法公开。南沙法院司法透明度指数第五次排名全国专门性法院第一,南沙区检察院检务透明度指数位居全国检务透明度指数(基层检察院)第一名,连续四年位居前列,持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司法环境。提升普法实效。推动将《公司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纳入年度全区各单位学法“必修课”,作为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年终述法的重要内容,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水平。广泛开展涉及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民营经济等重点法律法规普法工作,累计开展“民法典进企业”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322场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规范推动行业自律。制定发布市场主体登记秘书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企业合规建设培训暨“穗企出海法治护航”(南沙专场),鼓励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开展行业培训等方式,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竞争,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未来,南沙将持续巩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牢固树立把企业家当“自己人”,为企业当好“店小二”的服务理念,把法治打造成为营商环境最硬内核,以“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的奋进姿态,为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文章来源:南沙招聘网 https://m.nansha.goodjob.cn,转载请注明。
阅读:100
相关阅读
赋能人才,聚力南沙!南沙人才服务10月活动专场启动
赋能人才,聚力南沙!南沙人才服务10月活动专场启动
2025年广州市南沙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公告
2025年广州市南沙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公告
2025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
2025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
南沙区7家企业免环评
南沙区7家企业免环评,涉及项目投资总额1897万元
相关职位
广州恒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厨房电器厂23元每小时包吃包住普工 5500以上